行业动态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的影响下,每个人都紧绷着弦,小心翼翼的生活着。有一群人,他们精诚团结、同舟共济、从未停歇,那就是医生。疫情防控期间,他们在一线坚守,只为给患者提供最及时的救治。在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有这样一群可敬的人,他们是疫情下坚守的“铅衣侠”——导管室医护人员。
手术直播: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
端午节前夕的那周,导管室外等待的家属比以往更多些,导管室内人员则从容不迫的进行着术前准备。这天(6月16日),沈法荣院长穿好近20斤的铅衣后,在导管室进行了一场手术直播。
患者是位50岁的叔叔,缺血性心肌病,室颤心肺复苏后合并糖尿病及慢阻肺,病情重且复杂,手术难度系数高。“老张,放松,睡一觉,等你醒来手术就好了!”沈院长在老张边上安慰到,老张虽然紧张,但听沈院长这么一说,也就十分配合护士。
沈院长、何浪主任开始进行手术并直播讲解,为了减少老张的痛苦,进行了静脉麻醉。经过近40分钟的紧张手术,全皮下心脏除颤器(S-ICD)已经植入老张体内,为了验证手术成功与否,要进行诱发室颤。
沈法荣院长和何浪主任在手术中
在除颤仪的保护下,成功转复位窦性心律,沈院长比着OK的手势,直播间里迎来了阵阵掌声留言。老张苏醒后说,真的就像一场梦,没想到手术并不可怕。“战甲”是医护人员的保护伞,而我们就是病人的保护伞。
连轴转做手术,有条不紊
本以为当天的手术会按序进行,没曾想120送来了一位急性心梗的老爷爷,86岁,全身大汗淋漓、乏力,急诊排查核酸后,马上送入导管室进行治疗。
导管室内一边正手术直播,另一边则进行着急救,心内科钟诚主任、欣明花主任争分夺秒为老爷爷进行手术,血管造影提示右冠血管全闭。两位主任配合默契,血栓抽吸,球囊扩张,支架植入一气呵成。老爷爷的家人看着爷爷被安全送入普通病房,一直说着“谢谢”!
沈院长手术直播结束后,无缝衔接下一个手术。患者费女士50岁左右,是医院发起的“关爱家人计划”中的一员。她近期总感觉心慌,来医院检查提示为房室结心动过速,需要进行手术。
术前她很紧张,导管室护士小穆说,没事,您放心吧,我们会暂代您的家人一职,陪着您直到手术结束。沈院长、孙国建主任为费女士进行射频消融术,两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
这天大家奋战在导管室近12个小时,虽然直到手术结束,外面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大家都很欣慰,能为患者缓解病痛,救死扶伤,这是从医最有意义的事。
在心脏上“雕刻”
一位52岁特殊的病人来到导管室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紧张的情绪,眉宇间透露出的是对医护人员的信心和感动。原来他是位木雕艺术大师,多年的雕刻经验练就了他沉稳的气质。
钟诚主任为卢师傅进行手术,由于缺损处有较大的软边,导致封堵伞无法完全封堵缺口,这对封堵伞的植入有很大的影响。在超声科董蓓莉主任的帮助下,选择了更大型号的封堵伞进行封堵,超声提示伞片位置良好,手术成功。
手术固然紧张,但卢师傅更多的是对医护的信任,这与雕刻是一个道理,未经雕琢的木头还是木头,一经雕琢了,木头不再是木头;就像一个人成为一个人,少不了几番风雨,几度春秋。木匠人与医生都有一双妙手,“雕琢”的是一个个日子,精彩的是长长的岁月。
我一生的挚友——起搏器
91岁的童奶奶已经与起搏器共度了15个年头,6月18日是她更换的第三个起搏器。15年前,她被诊断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情危重,是起搏器给了她另一条“生命”。
术前这天她气色不错,与医护人员有说有笑,她说更换的这个起搏器是要与她一起奔向百岁的。大家都夸童奶奶有颗少女心,谈吐之间中气十足,感叹着果然心态好也是长寿的秘诀。
手术成功,大家都点了个赞
在近3天的时间内,为52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介入手术。因为热爱,所以坚守!
疫情期间,医院在做好院感防控工作的同时,为冠心病、高血压急症、心律失常、心衰等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来源: 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