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声
您是否想象过未来的看病模式?病人不再需要千里迢迢赶到医院挂专家号,只需提前做好检查,系统就可以自动处理各项数据,形成治疗方案供专科医生参考……如同以往各种高端科技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目前,人工智能(AI)也逐步深入到了医疗领域。
疫情期间,医疗AI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与推广。不可否认,医疗AI在发展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瓶颈与痛点。如何打破瓶颈尴尬期,从而推动行业向前发展,是全行业共同思考的难题。
近日,严道医声网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我们围绕超声医学的临床前景以及未来医疗AI的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入探讨。
相辅相成的影像学与结构性心脏病
在超声诞生以前,外科医生仅能从术中直视下判断缺损大小等结构异常。二维超声出现之后,人们才首次直观感受到了采用超声探查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巨大“魅力”。近年来,超声医学的迅速发展,为医生诊断结构性心脏病带来了不可或缺的影像学手段,医生可以准确评估瓣环大小和位置,以及瓣叶的钙化程度,从而为患者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从最初的M超、B超,到现在的彩色多普勒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每一步发展都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提供了非常详细的信息,“超声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着结构性心脏病治疗的进步。”
新近推出的光源心腔镜、透视心腔镜及彩色心腔镜等成像功能,让心脏结构及组织的毗邻关系显示更清晰。“更重要的是,新的成像功能可以同步显示心脏组织结构和心腔内血流信号,使我们能够在器械植入、瓣膜修复或置换时,更加快速和精准地评估介入手术效果,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也会随之降低。在左心耳领域,使用TrueVue Glass能够观察到左心耳结构的形态和铸型,对临床很有意义。从目前的一个资料和数据来看,超声在该领域亦拥有取代CT的发展潜力。”
TrueVue Color于透视模式下显示二尖瓣反流
TrueVue Glass显示左心耳分叶及铸型
未来已来,医疗人工智能远超现阶段认知
全新的心功能定量技术也对介入医生有着很大的帮助:“这台新的超声系统融入了AI元素,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加深理解心脏结构和毗邻关系,还能快速评估心功能各项指标,如左心室、左心房等心腔的功能。以往医生对患者病情判断偏重于对心脏腔室关系的评估,现在新增了心脏功能的评估,将使得治疗更精准。”
AITT 3D Auto RV分析右室
AITT AutoStrain LV测量左室应变
AITT DHM同步显示左室及左房容积曲线及相关参数
作为站在结构性心脏病第一线的临床专家,葛均波院士对AI的感受尤为深刻:“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对于介入医生而言,人工智能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手术成功率、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规划并发症处理策略,对患者的治疗方案更加精准,预后更好。”
“最近中国科学院委托我,召集了二十多名院士共同编著一本关于人工智能的蓝皮书,这本蓝皮书不仅针对心血管领域,如结构性心脏病,还涵盖了眼科学,骨科学及神经病学等全学科人工智能医学。目前,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未来还将协助医生判断患者预后,甚至辅助我们进行人工难以企及的手术操作。人工智能对医疗行业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在过去几年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人工智能场景建设方面已做出初步工作,葛均波院士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人工智能联合医学专家的诊疗模式将会超越传统的疾病诊疗模式。
“人工智能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在未来,诸如EPIQ CVx这类优秀的超声设备将会不断涌现,我期待全社会和全医疗行业的更多创新。”
专家简介
葛均波院士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太阳成集团tyc151cc医生集团专家委员会主席
1993年毕业于德国美因兹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院长,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泛血管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泛血管基金理事长,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理事会理事,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世界心脏联盟常务理事,中太阳成集团tyc151cc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
来源:严道医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