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tyc151cc(集团)官网-2024 European Cup

专家发声

张澍教授:2020年度心律失常领域十大研究回顾
2021-06-04 来源:太阳成集团tyc151cc 4383 788

“ 一如既往对2020年心律失常领域所发表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评选出年度心律失常领域十大研究。”

太阳成集团tyc151cc医生集团发起专家张澍教授

2021年4月23日,第二十四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 2021)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召开。本次大会心电生理与起搏论坛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太阳成集团tyc151cc医生集团发起专家张澍教授一如既往对2020年心律失常领域所发表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评选出年度“心律失常领域十大研究”,希望这些研究和这项工作能推动我国心律失常事业的发展。

第一、心房颤动患者早期节律控制有望获益

心房颤动早期节律控制能否带来获益尚不明确。EAST-AFNET 4研究旨在评估相较于指南推荐的常规治疗,早期通过药物或消融进行房颤节律控制能否改善预后。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早期节律控制组的心血管死亡、脑卒中、心力衰竭加重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所致住院组成的复合终点显著减低。研究不仅为房颤节律控制策略优势再添新证,同时进一步强调了房颤早期干预、综合管理等重要性理念。

第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作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初始治疗优于药物

目前多数指南建议对于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应先尝试一种或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时可考虑消融治疗。EARLY-AF和STOP AF First两项研究结果评估了对于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冷冻球囊导管消融作为首选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EARLY-AF和STOP AF First两项试验 结果一致表明,对于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冷冻球囊导管消融作为首选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第三、脉冲电场消融持续性心房颤动安全持久

脉冲电场消融(PFA)作为一种新型房颤消融技术,因其具有组织选择性、放电时间短等优点而备受关注。PersAFOne研究旨在评估PFA在持续性房颤患者行肺静脉隔离(PVI)和左心房后壁(LAPW)消融的安全性和消融效果持久性。该研究结果显示PFA安全易行,在持续性房颤消融中具有良好的消融疗效和持久性。

第四、联合Marshall静脉逆行乙醇灌注有望改善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效果

VENUS研究是一项评估Marshall静脉逆行乙醇灌注消融联合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与单独导管消融相比,导管消融联合Marshall静脉逆行乙醇灌注消融可改善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消融效果。

第五、心内外膜同步标测揭示室性心动过速的三维折返机制

既往关于瘢痕相关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研究主要基于计算机模拟和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随着多电极导管接触标测技术的研发,临床上可通过高密度导管行室速下快速标测。2020年3月一项中外研究人员对瘢痕性室速患者进行心内外膜同步标测的研究通过系统和详尽的电生理分析,描绘了室速折返环的三维激动模式。该研究是目前最大规模的心内外膜同步标测瘢痕性室速折返环的研究。参照该研究的标测和分析方法有助于准确定位关键峡部,指导精准消融,为瘢痕相关性室速导管消融的临床应用带来了更大希望。

第六、ICD对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有效性的再评估

ICD在SCD的一级预防的应用,全球范围内仍存在不足,同时部分医师质疑其效能。旨在评估现代治疗中ICD对SCD一级预防有效性的EU-CERT-ICD研究以及另一项SCD-HeFT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均充分肯定了ICD一级预防所带来的生存获益,同时也表明ICD的疗效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医生在临床决策中需充分对患者做个体化分析。

第七、ICD植入前进行预防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并不优于延迟消融

射频消融可显著降低ICD植入患者的室速再发率,但目前室速消融的恰当时机及其对病死率和心衰进展的影响仍备受争议。BERLIN VT研究旨在比较植入前预防性室速消融和植入后延迟性室速消融(3次ICD放电治疗后)在植入ICD患者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ICD植入前进行预防性室速消融并不能明确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预后。

第八、双束支起搏再创心脏传动系统起搏新突破

左束支起搏(LBBP)接近生理性起搏,并弥补了希氏束起搏的部分不足,目前已在临床上积极开展。然而,临床实践中,LBBP常会造成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双心室激动不同步,进而学者在考虑对远期预后造成不利影响。陈柯萍教授团队发表的研究首次提出了双束支区域起搏(BBBP)策略,即利用双极导线的头端(阴极)起搏左束支区域,阳极环起搏右束支区域,从而实现双心室同步化。该研究验证了通过一根双极心室导线实现BBBP的可行性,这种起搏策略较LBBP更贴合生理状态,可达到更理想的双心室同步激动的效果,期待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远期临床获益。

第九、不同心房颤动筛查策略的综合评价

近年来房颤新型筛查手段及策略层出不穷。LOOP研究的部分数据分析旨在综合评估不同房颤筛查策略的房颤检出率。该研究表明,房颤检出率可随监测时长、筛查的分散度和筛查次数的增加而升高。

第十、心房细胞产生的降钙素可为心律失常治疗开辟新方法

心房组织纤维化是房颤的一个主要病理生理学特征,但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2020年Nature发表了关于降钙素在心房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研究者提出,恢复受损心肌细胞的降钙素信号通路可能为房颤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太阳成集团tyc151cc医生集团发起专家张澍教授总结

2020年度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猝死等领域持续发展,多项临床研究围绕适应症、最佳治疗时机作出详细论证,在生理性起搏、病理生理学机制基础研究等方向取得了创新性进展。

校审:刘函香┆责编:王彦┆来源:CCIF


788
上一篇:葛均波院士、周达新教授团队在东方会,成功直播我国首例经血管三尖瓣修复手术
下一篇:霍勇教授:2020心血管内科重要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