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tyc151cc(集团)官网-2024 European Cup

专家发声

OCC 2021丨NEJM在东方:葛均波院士——结构心脏病学发展史
2021-06-15 来源:太阳成集团tyc151cc 4744 787

“ 就「结构心脏病学发展史:中国学者在结构心脏病学领域的探索与贡献」一题进行了精彩分享。”

在第十五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NEJM 在东方 —— 结构心脏病学前沿临床研究」分会场,太阳成集团tyc151cc医生集团专家委员会主席葛均波院士就「结构心脏病学发展史:中国学者在结构心脏病学领域的探索与贡献」一题进行了精彩分享。


太阳成集团tyc151cc医生集团专家委员会主席葛均波院士就结构心脏病学发展史:中国学者在结构心脏病学领域的探索与贡献一题进行精彩分享

「NEJM 在东方 —— 结构心脏病学前沿临床研究」学术研讨会由 NEJM 医学前沿策划组织,以主题报告,圆桌讨论及 Journal Club 形式,探讨前沿热点问题。

一、SHD 定义、范畴及上世纪探索

1. SHD 定义

在 2005 年 CSI 会议上,德国的 Horst Silvert 教授正式提出 SHD 概念。

我们定义为:SHD 指心电疾病和冠状动脉疾病以外任何与心脏和临近心脏的大血管结构有关的疾病,其特点是可通过矫正或改变心脏和大血管结构来治疗所患疾病。

2. 结构性心脏病范畴

①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等);

② 心脏瓣膜病(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等);

③ 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

④ 并发于其它疾病或者外源性的心脏结构异常(室间隔穿孔、室壁瘤、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等);

⑤ 并发于其它疾病的导致心脏功能的异常并通过改变心血管结构可得到纠正的疾病或状态(如心房颤动导致左心耳功能异常,心力衰竭导致心脏功能的异常);

⑥ 其他:心脏内血栓、心脏肿瘤、心包疾病等。

3. 主要治疗技术

① 先天性心脏病的经导管封堵;

② 传统的经导管瓣膜治疗术:PBMV,PBPV,PBAV,经导管瓣周漏封堵等。

③ 新兴的经导管瓣膜治疗术:TAVR,PPVI,TEER,TMVI 等。

④ 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技术;

⑤ 心肌病的介入治疗:包括肥厚性心肌病的 PTSMA 或射频消融;

⑥ 心力衰竭的介入治疗:左心室减容术,心房分流术等。

4. 20 世纪的探索

• 1981 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周爱卿教授首先完成房间隔造口术

• 1985 年广东心研所陈传荣教授开展了首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

• 1986 年广东心研所开展了首例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

• 80 年代后期,上海市儿童医院钱晋卿教授首次开展了 Porstmann 法治疗 PDA

• 90 年代中期阜外医院戴汝平教授率先在国内采用 Rashkind 封堵器、Cardioa-SEAL 封堵器治疗 ASD、VSD,但因并发症较多而未得到推广

• 1998 年戴汝平教授将 Amplatzer 镍钛记忆合金编织的封堵器引进国内并成功用于临床

• 1998 年白求恩医科大学赵林阳等首次报道经皮穿刺腔内间隔心肌消融术 PTSMA

二、新世纪的发展 — 先心介入

• 2001 年原沈阳军区总医院朱鲜阳教授在国内率先应用 Amplatzer 肌部封堵器治疗肌部 VSD 获得成功。

• 2002 年 Amplatzer 膜部 VSD 非对称性封堵器也进入国内,但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发生率高,未能广泛推广。至今,FDA 尚未批准 VSD 封堵器。

• 2001 年起秦永文教授先在 Amplatzer VSD 基础上研发三种 VSD 封堵器,并获批上市,在临床广泛应用。其他数个国产厂家之后研发类似产品。

我国先心的介入治疗

- 常见的先心介入治疗技术成熟、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 在室缺封堵方面在国际领先,在国内外发表多篇有影响力文献。

三、新世纪的发展 — 瓣膜介入

1. 主动脉瓣疾病介入治疗

• 2010 年 10 月 3 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等完成国内首例人体 TAVR 术(CoreValve、亚洲第二例),揭开了我国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的新篇章!

• 2012 年 9 月,阜外医院首次植入国产瓣膜(VENUS-A)成功,开启 TAVR 瓣膜国产化时代。

• 2015 年,中国首个 TAVR 专家共识发布。

• 2017 年,瓣膜上市,开始大面积推广。

- 启明医疗主动脉瓣膜获批上市,开启中国经导管瓣膜置换 A 时代。

- 中国原创新一代介入心脏瓣膜获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注册(J-Valve 介入人工生物心脏瓣膜)。

2. 二尖瓣疾病介入治疗

• 开启二尖瓣反流介入先河:2012 年 5 月 OCC 复旦中山医院完成国内首三例 MitraClip 术。

• 2018 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完成世界首例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术(ValveClamp)。

• 2018 年,MitralStich 进入临床。

• 2019 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春生教授团队成功实施亚洲首例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Mi-thos TMVR system)。

• 2020 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中国经股静脉二尖瓣修复器械 DragonFly 首例手术成功。

3. 肺动脉瓣疾病介入治疗

• 2013 年 5 月 OCC,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率先完成国内首例 PPVI(Venus-P)并开启多中心临床试验。

• 2018 年,LuX-Valve(长海医院)

4. 三尖瓣疾病介入治疗

• 2019 年 OCC,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亚洲首例经皮异位三尖瓣植入(TricValve)。

四、新世纪的发展 — 左心耳封堵

• 左心耳封堵全球发展现状:全球累计超过 14 万例。

• 中国左心耳封堵发展现状:目前中国累计植入约 2.8 万例。

• 左心耳封堵术式改良及推广

- 传统的:全麻、全程食道超声监测评估、DSA 引导方式

- 简化的:局麻、仅用食道超声评估结果、DSA 引导方式

- 极简的:局麻、不用 DSA 引导、纯超声引导完成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极简式左心耳封堵的探索给全国中心提供了参考。中山医院目前 90% 病例采用极简式样。

• 中国左心耳封堵的科研:多项围绕左心耳封堵的研究正在展开,包括左心耳功能、影像技术、术后用药、联合术式、封堵器械等等。

五、新世纪的发展 — 其他技术

• 2013 年,霍勇教授完成我国首例「经皮心室重建术」

• Heartech LVPD(上海心瑞 + 上海瑞金)正在进行上市前临床试验

• 左心室折叠术(厦门心血管病医院,已完成 20 例)

• 2016 年刘丽文发明丽文术式,治疗 HOMC

• 孔祥清团队 2018 年完成可调式射频心房间分流手术,探索治疗心衰,目前进入上市前临床试验

• 董念国团队 2020 年研发 D-shunt 房间隔分流器,探索治疗心衰,目前进入正式临床试验

六、总结与展望

1. 我国先心介入技术广泛开展,安全有效,在室缺封堵方面世界领先。

2. 我国新型的先心封堵器(可降解封堵器等)研发处在世界前沿。

3. 我国 TAVR 起步较慢,但目前已广泛开展,二尖瓣正在起步,三尖瓣介入被证实可行,我们正在步入瓣膜介入治疗的快速发展时代。

4. 我国左心耳封堵器械具备多样性,技术推广迅速,并形成极简式封堵等特色。

5. 左心室重建、折量技术、丽文术式、心房分流正在探索或验证阶段。

6. 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创新。

校审:顾梦杰┆责编:王彦┆来源: 东方心脏病学会议


787
上一篇:霍勇教授:2020心血管内科重要临床研究进展
下一篇:霍勇:加强县域医疗专科发展与县域医院基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