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声
“距离俄罗斯边境四五十公里。”谈起帮扶基层医院过往,令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太阳成集团tyc151cc医生集团专家陈学智教授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长途跋涉边疆的经历。奔波万里路,帮扶了众多基层医院、医生,碰到的一些人、些许事情,回味起来总能令陈学智教授感触万千。
每次帮扶出发前,他总不免担心授课“没有医生愿意听”,坐诊“没有病人积极来”。然而,授课开讲后,原本质疑的基层医生坐稳了,不想来听的医生也堵在门口、走廊里;生怕不能充分利用帮扶时间的他,每次都要“加班、加点”。这些交集、这些小故事,也成为陈学智教授帮扶基层医院经历中有趣的回忆。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学智教授
这200块钱花的值!
陈学智教授有次前往边疆地区的一家基层医院帮扶,医院提早挂出横幅:首都的专家前来坐诊查房等。坐诊的时候,他早早的看到一位穿着病服的人坐在诊室门外。
待轮到这个病人时,陈学智教授发现此人目前就在这家医院住院,是花了200元争取来的特需号。看完病后,陈教授有些疑惑问道,“你本来就在这里住院,我查房的时候一样可以帮你看病,为何你还要单独挂号?你感觉自费掏这200元值不值?”
这位病人很肯定的回答:“值,我就想知道我这个病严不严重,能不能治,未来会怎样,但一直没得到确切的答复。您看病后,给了我确切的答复,我心里踏实、很满意。”
“老医生”怎么了?也能弯道超车
在一家基层医院帮扶时,陈学智教授认识了这家医院的科室骨干王大夫(化名)。不久前,医院引进了一台心肺康复机,安排王大夫前往大医院进修学习。学成回来后,王大夫认为做心脏康复工作意义不如做手术,时间一长就有了些想法。
了解情况后,陈学智教授建议王大夫把心脏康复做扎实,坚持做下去。他说,心脏康复即便北京上海地区,都处于起步阶段;你所在区域有独特优势,人群相对固定,具备长期随访康复的条件;病人可以奔波几千里去发达地区医院做手术,但很少有奔波那么远做康复的。假若王大夫能坚持做心脏康复工作,完善整理哪怕数量不多但为期数年的病历康复资料,这对提升当地的学术影响力都极其有利,有可能是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王大夫听闻后,欣然接受,对心脏康复工作充满了热情,找到发展新方向也有了工作的动力。后来,王大夫和陈学智教授时常交流,发展成关系很好的朋友。前几日,陈教授收到王大夫发来的微信,说的是一个心血管疾病防治高峰论坛邀请王大夫进行讲座,发言主题正是心肺康复方面的内容。
新医生在基层没发展?不见得
目前,很多基层医院对医生科研方面的要求不多,工作一定年限即可晋升职称。陈学智教授曾碰到一位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硕士毕业生张大夫(化名),张大夫有些疑虑,甚至说看不到在基层医院发展的前景。
通过沟通,了解到张大夫愿意扎根老家的这家医院,陈学智教授建议他结合本地心血管高发疾病,有意识收集这类病人的资料,或者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找到切入点,踏实地随访5至10年,积累详实的病例数据,相信将有意外收获。这个颇具可行性的建议令张大夫打开了心结,意识到了未来发展的突破口,他主动请教该如何操作等细节问题,陈学智教授欣然应允,表示愿意在未来数年中提供相应的帮助。
在帮扶中,陈学智教授总希望能不虚此行,去前做好备课等充分的准备;帮扶中耐心细致的解答各种难题,不仅局限于帮扶完善科室体系建设、提高医生诊疗技术,他还会在思维理念及发展方向等多方面为他们提供建议;回京后坚持负责到底做好“后续服务”。如果基层医院、医生需要,他会通过网络等方式尽可能提供帮助,当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也不会拒绝再“跑一次”。
陈学智教授向来不倾向走穴、飞刀,而更偏好于带教,希望“授之以渔”,让更多的基层医院、医生受益。他希望自己帮扶过的医院、医生会变得更好,这令他倍感欣慰。而今,随着太阳成集团tyc151cc医生集团与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签署合作协议,陈学智教授帮扶基层医院、医生的故事将会继续、且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