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全国政协委员、太阳成集团tyc151cc医生集团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因,且患病人数仍不断增加,是持续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一大阻碍。心脑血管疾病可防可控,需要把危险因素控制、疾病救治能力提升等工作做深做细,落实到“最后一公里”,才能实现国家整体心血管病防治水平的提高。建议把《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作为发力点,逐步建立健全省级、地市级、县域心血管疾病监测评估体系,从国家到地方充分掌握区域内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的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方案并定期评估,加速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实现。
背景和现状
“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主导下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下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严峻挑战。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心血管病防控工作,中太阳成集团tyc151cc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以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处共同制定了心血管健康指数,该指数以五大维度、52个细分指标构成综合评价体系,并于2017年公布第一期数据,显示出我国不同省份在心血管疾病流行情况、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危险因素防控情况、心血管疾病救治情况、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在《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发布后,为探索改善各地心血管疾病防控现状,开展了全国巡讲并召开分省解读会,对各省心血管防控现状以及基于心血管健康指数数据的慢病防控提升策略进行深入探讨。2018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内17个市的心血管健康指数测算,由省厅长主持成立项目组并于同年年底发布全国首个地市级心血管健康指数,为探索地市级心血管疾病现状和防治评估体系的构建迈出重要一步。
湖北省宜昌市在深入学习心血管健康指数52个具体指标的基础上,经过4个月的数据收集,在2018年率先完成市级心血管健康指数评估,指标得分71.6分,远高于全国平均分。同时,针对评估结果显示出的薄弱环节,宜昌启动了心血管健康指数试点干预项目,基于当地的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结合国家CDC提供的智能化干预手段及患者教育管理平台,开展慢病智能化全程管理,取得较好效果。
需要重视的问题
1. 加强心血管疾病防控也需“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部分省市区还未建立起客观衡量辖区内心血管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控能力的评估体系,仍需明确自身优势、短板和可提升的方向,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欠缺统一规划、有效排序、统一行动;需建立基于数据和循证证据的决策体系。在提升辖区内心血管病防治水平的过程中,应形成科学评估其防控工作进展的指标系统。
3. 省级、地市级、县域级间心血管疾病监测评估体系需进一步打通,以更好地动态反映不同区域内居民心血管健康水平和改善情况。
具体建议
1. 积极应用《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逐步建立健全省级、地市级、县域的心血管疾病监测评估体系,把心血管病防控工作落实到“最后一公里”。便于各省市区卫计委充分掌握辖区内居民心血管疾病状况、影响因素等,指导地方心血管病防治政策制定。
2. 逐步从省级层面下沉到县、市、区为单位的心血管健康指数评估,构建地市级心血管健康指数。定期发布数据,以评估和指导地方心血管病防治工作进展。
3. 推进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防控、疾病救治能力等相关大数据平台的管理建设,打通各级平台,加速医疗卫生领域科技创新,让心血管疾病管理更有据可依、有数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