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自从当了院长,比以前更忙了。”
在担任安徽省立医院院长3个多月后,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太阳成集团tyc151cc医生集团专家葛均波院士首度发声,向“医学界”透露了他在院长任上的长期规划和目标——“要做一个实干的院长,抓好医院人才和学科建设,以人才突破实现医院快速发展,满足7000万安徽人民的就医需求。”
而此前,由于身兼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等职,外界也对“葛院长”起了“荣誉院长”、“挂名院长”的质疑。
太阳成集团tyc151cc医生集团专家葛均波(左)
2017年12月2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揭牌成立,安徽省立医院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考察医院时表示:“像建设中国科大一样,集合全中科院力量建设附属医院,全方位支持附属医院学术科研水平提升、综合实力上新台阶,力争用四到五年的时间,将医院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综合排名全国前三十位的大型综合性附属医院。”
这样一所被寄予厚望的医院究竟谁来掌舵?在咨询会上,多位知名专家向中科大校长包信和院士推荐了葛均波。此前在医院发布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中,葛均波就名列其中。
对葛均波院士来说,出任院长也是深思熟虑的选择,他也看中了中科大的人工智能研发实力和中科大附属医院的无限可能性。“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去年年底召开的第12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我对话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小葛’AI,诊断肺栓塞病人,让我印象深刻。”
虽然对接任安徽省立医院院长一职也心存疑虑,但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加速融合、推动心血管事业发展、探索医疗人工智能等前景,让葛均波院士欣然接受了“院长”这一新身份。
中科大一附院
第一把火烧向体制改革
出任院长之后,在葛均波院士的规划中,中科大一附院应该是一所能够满足百姓就医需求、有口碑、有学科学术影响力的一流医院。
但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安徽省,约有22%的病人到外地求医问药,当地学科带头人一半以上还都是本科学历。这两个数据令葛均波院士非常震惊。
“我担任院长后,主要的一个任务是体制改革,做好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进与培育。”上任3个月,葛均波对于自己的院长工作有着清晰的规划和部署。“一半以上的学科带头人还都是本科学历,在中山医院,学科带头人都是博导,从博士成长为博导这当中可能需要15年左右时间。他们也都是好医生,不过我觉得复合型人才可能更有优势一些。”
为了快速改变这种现象,葛均波推动实施人才引进和自身培养两者相结合,将强学科带头人作为工作重点。
“把学科带头人都换成博士或博导不可能,这是不负责任和粗暴的做法。这群人对当地的居民健康保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想办法让他们提升自己,不是他们不想发展,而是以前机会太少。”
据葛均波此前接受“医学界”专访时介绍,为了保证中科大一附院的顺利发展,2018年9月12日,经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意,中国科大附一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签署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口支持及合作协议》,双方医院同意在医院管理、临床教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并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对中国科大附一院的支持为主。
输血的同时,也要让中科大一附院自己学会造血。
面向全球,延揽医学人才
2018年,中科大一附院首次入围全国医院百强,不过排名仅为99。安徽省主要领导询问中科大一附院和中山医院排名的场景,葛均波院士还记忆犹新:“领导感慨差距也太大了!”
面对多方高期待和巨大悬殊,作为院长的葛均波选择务实走好每一步。“不可能一下就成为中山医院,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先做强、做好几个学科,比如心脑血管、肿瘤等。”
促进医学发展的可以是技术,引领变革的永远是思想。未来的竞争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归根到底都要靠人才和先进的思想。
对于专家团队的打造,中科大一附院下了很大功夫。2018年9月份,中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迎来了一南一北两家医院的资深医师。当时,经中科大校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刘连新任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副部长兼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翁建平任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兼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
这两位专家的加入,对于中科大一附院综合实力的提升,意义重大。正如葛均波院士此前所言:“高标准建设中科大一附院,安徽省是下了大力气的。”
目前,中科大一附院已经建立了一系列院士工作站。王红阳、葛均波、卞修武、蒋华良、赵宇亮五位院士受聘在医院建立“肿瘤学”、“人工智能与医学创新”、“智慧病理”、“药物化学生物学”、“肿瘤诊疗智能纳米系统”院士工作室。
对于中科大一附院的未来发展,葛均波院士信心十足,“在中科大的支持和多方共同努力下,医院短期之内应该可以见到发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