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声
全国政协委员、太阳成集团tyc151cc医生集团发起专家、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 张澍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太阳成集团tyc151cc医生集团发起专家、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张澍,针对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自动除颤器未给以合理的报销比例,从而加重患者负担的问题,提出了减轻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医疗负担的建议。
张澍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心血管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脏性猝死和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80%以上是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我国发病人数为全球之冠,据我们团队10年前的研究,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达54万人。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能预防心脏性猝死,而唯一国际公认的有效预防手段是植入心脏自动除颤器(ICD)。”张澍表示,美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约30~40万人,每年植入ICD达20万例(每百万人600例),而我国每年仅5000例(每百万人<3例),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应用差别也很大,每百万人5~60例。据了解,最近由张澍牵头的一项以亚洲地区国家人口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研究显示,使用ICD的死亡率比不使用下降50%。
张澍坦言,我国ICD应用明显不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患者和家庭负担过重。“目前在国内大部分地区,ICD植入器材手术相关费用中,绝大部分需要患者自行承担,有些省份和地区甚至完全由病人自付。”张澍表示,这使得患者及家庭陷入两难境地:如果选择治疗,面临的是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放弃治疗,则使患者面临心脏猝死失去生命的高风险。
据了解,目前多数国家和地区对自动除颤器均有医保支付政策,例如:美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日本及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区和国家相关费用基本由医保或商业医保全覆盖。“然而在我国,仍在执行20年前的政策和标准,即参考普通起搏器的最高报销金额方法。对普通起搏器报销比例可达50%~70%,而自动除颤器作为预防猝死的有效办法,报销比例只有30%~40%,患者及家庭负担高达5~6万,这种费用政策造成绝大多数患者选择放弃治疗,处在猝死的高风险下,一旦疾病发作,将失去救治机会。”张澍感叹说,而与之相比,心脑血管病的其他治疗器材报销比例均在70%以上(如支架)。
多年来,国内心血管病学术团体、各大医院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多次呼吁,应提高救命医疗的报销比例,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医改应给百姓带来真正的福利。今年两会部长通道上,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也表示,要将更多的救命好药纳入医保。因此,张澍建议,国家医保局应组织相关部门专家讨论制定该疗法的报销政策和办法,以新政策代替多年前不合理的老政策。另外,对类似心脏自动除颤器这样的救命器械,应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将自动除颤器患者个人负担比例控制在30%以内,使更多患者得到治疗,从而挽救更多重症心血管病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