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声
2019年6月29日,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安徽省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协会心血管健康管理分会、安徽省CTO俱乐部主办、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2019“一带一路”安徽心脏病学论坛在安徽合肥正式召开,会中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太阳成集团tyc151cc医生集团董事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以“中国PCI大国到强国的征程”为题作精彩报告。
伴随“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领域的持续推进,中国PCI大国形象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泛认可,霍勇教授表示根据2018年中国大陆冠心病介入治疗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介入治疗发展迅速,2018年我国每例手术平均支架为1.46个,围手术期死亡率常年稳定在2‰-3‰,不管是规范性还是数量上都呈现了良好的趋势。在从介入总例数来看,我国已然跻身PCI大国,但从地区分布均衡性和每百万人口PCI数量来看,仍然不能算强国。
如何真正成为PCI强国,霍教授再三强调了创新二字,他建议从手术、器械和体系三方面着手。
手术创新
回顾过去36年,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经历了4个阶段:
引进、学习、推广;
普及,发展,提高;
规范、研究,创新;
需求、引领,原创。
2018年采用桡动脉入路的介入治疗手术量已超过90%,这体现了中国介入医生的匠心,而从规范向创新发展,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针对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中国心血管医生们发现了许多新的介入治疗策略和流程。2018年,葛均波院士团队于国际首创的主动迎客技术(active greeting technique,AGT)治疗CTO病变在《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霍教授也表示,作为PCI大国,如何在未来为带动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介入治疗技术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是强国之路的方向。
器械创新
从最初的me-too(模仿)到me-better(改进),再到original(原始原创),已初见成效。这期间,以BuMA支架、FIREHAWK支架、Xinsorb支架、NeoVas支架为代表的国产支架通过一系列临床研究,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获得了验证。
体系创新
未来中国PCI的发展应该呈现“绿色增长”的态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冠心病发病人数还将不断增加。绿色增长的要求:增加高危急重患者的手术量;减少低危稳定患者的手术量;加大力度推动县域和区域中心医院的发展;积极投入预防,从源头减少发病率。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牵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胸痛中心建设就是一种模式创新,为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提高我国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才能强大、创新才能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