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声
太阳成集团tyc151cc医生集团发起专家 张澍教授
张澍
太阳成集团tyc151cc医生集团发起专家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亚太心律学会(AP-HRS)前任主席
世界心律失常学会主席
张澍教授介绍,在心电生理领域,心律失常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但有两种心律失常最危险:房颤引发脑卒中风险高、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性猝死,一定要提高警惕!
心律失常引发心脏性猝死
据统计,中国房颤患者约800万,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比正常人高5倍。每年约5%的房颤患者会发生脑卒中,其中一半以上的病人会致死致残,出现半身不遂、视觉或言语障碍、以及吞咽困难和其他一系列并发症,给病人和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
恶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心脏跳动突然紊乱,导致其不能有效地射血,进而打断脑供血。如果救助不及时,人马上就会不行了。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天约有1500人因此离世。而心脏性猝死的院外急救成功率只有1%。
保命招1:
发现,摸脉搏早期发现心律失常
心率过快、过慢、不齐、间歇、停跳……这些都是心律失常的表现。早期发现心律失常最简单方便的方法就是摸脉搏。
建议40岁以上,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每天早上都能抽出两三分钟,摸一下自己的脉搏,早期发现心律失常的症状。
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钟,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率相同。脉搏过快、过慢或不齐,尤其心率超过140次/分钟,往往提示有心律失常。如果心率过快过慢,同时还伴有心慌、头晕、胸闷、晕倒等症状时,就要及时到心律失常中心就诊,做心电图等相关检查。
保命招2:
护理,日常生活注意六点
一、定期体检
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没有心慌、胸闷等典型症状,只在体检时发现。建议每年体检,或身体不适时去医院做心电图检查。
二、运动适度
长期剧烈运动会提高心律失常发生率,而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能减少心律失常发作。中老年人宜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较柔和的运动。
三、排解压力
生活工作压力大使交感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很多年轻人猝死发生在精神过度紧张、情绪差、连续加班后。
四、感冒后注意休息
感冒后进行剧烈运动,反而会削弱人体的抵抗力,使病毒更容易侵犯到心肌。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体征就是心律失常。
五、保持健康体重
研究发现,肥胖与房颤的发生呈线性相关,体重指数(BMI)每增加1,房颤风险增加4%~8%。
六、积极治疗原发病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呼吸暂停综合征、甲亢等都可诱发心律失常。积极治疗原发病能减少心律失常发作。
保命招3:
急救,抓住 “黄金四分钟”
相关统计显示,猝死等急症约70%发生在家中。如果家中有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时,家属要掌握一些急救常识。猝死的急救有“黄金四分钟”,指心肺复苏和除颤的关键时期在心脏骤停之后的4分钟内,否则就会造成脑组织损伤。
一、心肺复苏术
拍拍患者的肩,大声呼唤。如果没有反应,再看看他的胸口,没有起伏就是没有呼吸和心跳,在拨打120的同时,需要给他做心肺复苏:把手掌根部放在患者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另一手掌根重叠其上,十指交叉相扣。两臂伸直、垂直,按压。每分钟100至120次,深度5至6cm,让胸廓充分回弹。
二、使用AED除颤
如果有可能的话,尽早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为患者除颤。AED可以自动分析患者心跳情况、主动判断是否需要除颤治疗,并自动发送电击治疗。在大城市的机场、地铁、商场、酒店等很多公共场合配备有AED。
三、高危患者提前植入“ICD”
ICD是一种植入体内的自动除颤器,可持续监护患者的心脏状况。当患者发生室速或室颤时,ICD就能够自动选择合适的方式包括释放有效电击进行治疗,从而让心脏恢复正常跳动。大量研究证明,植入ICD是目前临床预防心脏性猝死最为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