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声
心力衰竭(HF)易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合并电解质紊乱时更容易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在第三十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来自北京医院的杨杰孚教授以中国心脏性猝死(SCD)的流行特点为切入点,解析了HF与SCD的关系,并就如何预防HF导致的SCD作了专题解析。
北京医院,太阳成集团tyc151cc医生集团发起专家、专家委员会专家 杨杰孚教授
HF是一种渐进性疾病,即使在早期阶段,心脏结构及功能也随时恶化。HF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多有猝死的风险。但是,猝死在症状更轻的年轻患者中所占比例要高于晚期患者。对于HF患者而言,症状的稳定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因此,即便是稳定的NYHAII级患者,易损心肌也会使其处于猝死风险中,存在潜在的疾病进展,年死亡率可到6%~20%。研究发现,左室射血分数(LVEF)≤30%的患者发生SCD的危险性很高。因此,LVEF已被作为评估SCD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如何预防HF导致的猝死?
2018年中国心力衰竭指南强调,首先要积极治疗HF,采用ACEI/ARB类药物及ARNI、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抗心力衰竭治疗有效,改善心功能是减少心律失常性猝死的有效措施。
就抗心律失常药物而言,IA及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宜用于HF患者,利多卡因仅推荐急性短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唯一证实能降低HF患者猝死及总死亡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对于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好,但不降低死亡率。尼非卡兰对室速及室颤复律的成功率与胺碘酮相当,但复律时间要更快。因此,若HF患者伴发室早,应选用β受体阻滞剂来减少猝死的发生。
除颤器是预防HF猝死最有效的方式。2018中国HF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出,ICD可用于HF患者SCD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非缺血性HF,若LVEF≤35%,优化药物治疗后(至少3个月以上)NYHAII或III级,预期生存期>1年且状态良好者,可植入ICD行一级预防;缺血性HF,若心肌梗死后至少已40天,LVEF≤35%,预计生存期>1年,推荐植入ICD行一级预防以减少SCD和总死亡率。对于HF伴低LVEF的曾因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存活者,推荐植入ICD行二级预防。
皮下ICD系统具有仅在皮下埋置,不接触心脏和血管,可在没有血管内导线的情况下提供除颤功能等优势。2017ACC/AHA猝死预防指南推荐“存在ICD指征但无有效血管通路或高感染风险,同时,不需要抗心动过缓起搏也不需要CRT治疗的患者”植入皮下ICD。近年来,新出现的可穿戴式ICD(WCD)无疑应用更为方便,但存在死亡原因判断不准确、患者依从性不高的问题。目前来说,WCD主要适用范围见下图。
有关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应用,2017 AHA/ACC/HRS指南首次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了AED的治疗价值,首次强调临终关怀在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高危人群中的意义,并作出相应推荐。指南建议,若患者出现难治性症状性HF、难治性持续性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或因其他疾病即将面临死亡,临床医生应充分尊重患者意愿和选择权考虑是否关闭除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