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tyc151cc(集团)官网-2024 European Cup

集团要闻

灵魂发问,如何让医生的价值变现?——专访太阳成集团tyc151cc执行总裁李丹
2020-03-09 来源:太阳成集团tyc151cc 6016 1027

中国医师大部分是公立医院执业,他们的知识、品牌、技术和创造力,所蕴含巨大的价值未被商业化。在我国,是否能够让医生价值走向商业化?

太阳成集团tyc151cc医生集团执行总裁 李丹

Q主持人:各位医药界的同仁,欢迎再次来到【知者不惑】,我是今天的特约主持人王梦良。今天我们要跟大家一起探讨的一个问题,是否能够让医生价值走向商业化。我们很高兴请到了中国心血管领域权威的医生集团,太阳成集团tyc151cc医生集团的执行总裁李丹女士,让她告诉我们她是如何理解医生价值的商业化和一些可以操作的模式。

李丹:首先,医生价值商业化的模式,里面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医生的价值,另一个是商业化。医疗领域里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医师。讨论医师价值,从我的角度来看有三方面,第一是医疗服务。医生对于患者的医疗服务,例如日常工作、手术、查房和会诊,其实都是价值;

第二,医生价值还体现在教育,包括医生对医生的教育,上级医生对下级医生的教育,对患者的教育,都有价值;第三,医生所做的科学研究,参与的新药临床科研课题等,都是医师职业本身可以带来的价值。

如果讨论商业化,更多涉及到的是医疗服务这一块。医疗服务的商业化是近几年开始的,多点执业的政策逐渐放开,到现在医师可以自由执业了。逐渐放开之后,商业化就是市场化。市场化,就是有需求、有产品、有支付、有盈利。

商业化形式里,从需求方角度来考虑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患者端,我们常说C端,需要医生提供医疗服务;另一方面是B端, 是医院端、医疗机构端,需要医生个人或者团体的医疗服务,商业的模式是从这两个方面去谈。

第一,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模式有线上、线下两种,都是有买单、有支付的。在线上,医疗服务看到的就是,现在很多线上的互联网平台,为医生提供给患者直接服务的,支付方就是多半是患者。未来我觉得可能保险公司也会做这样的支付。

第二个,最主流的还是B端服务C端,就是通过传统医疗机构医院为患者,或者通过诊所为患者服务。商业化的模式里,医生在公立医院之外,也可以去其他的医疗机构给患者做服务。医院请医生去做医疗服务有两种形式:个体的“飞刀”、给患者出诊。这个时候,有可能是患者支付医院,医疗机构支付给医生个人。

医生集团的形式,组织医生去到医疗机构做门诊查房、医疗服务、手术服务,是不同的模式。通过B端不同的组织形式,可以说是个人或者医生集团,去到B端给C端。不管是线上线下,最终受益的是患者。

李丹:医生集团组织医生跟一个医院直接合作,可能是基层医院,响应国家分级诊疗的,这个号召帮助公立医院,也可能是民营医院。总之医生集团组织医生去到医院,其实是跟科室或者医院整个学科共建的合作。这种共建的合作就不是说简单的“我出门诊查房,他医教研”,是整个学科建设的角度去帮助所合作的医院有学科的提升。

这一块的支付就是合作的医院,可能他会有利润的分配,整个是对这个建设,包括科室的流水,经济上类似公司对公司这样的利润分配。所以这个里面,医生集团是相当于是充当医生经纪人的角色。

李丹:还有体制之外的医生集团,就是相当于医生自己创业。一个人或者一组人,一个团队。自己成立股份制的公司,例如入驻共享型的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进行利润的分配,或是自己开诊所和医院,这样就需要大量的投资。

主持人:无论是to B to C, 体制内还是可以自己去开医院,正在促进医生自身的价值的发挥,但这个方面其实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因为医生毕竟是一个执业人士,不是一个商人,所以他是需要一些平台就需要专业组织,应运而生。太阳成集团tyc151cc也做了几年,是医生集团的代表,他的使命是不是说刚才您说的医生商业化?

李丹:其实医生集团也分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而体制外的医生集团比较简单,都是自己创业。体制内的医生集团,多数的定位都是医生经纪人这样的定位。像太阳成集团tyc151cc的定位是,轻资产的人力资源公司。医生本身不是商人,需要平台。同时也需要人帮助运营。过去(帮扶的)医院对医生其实是很难做合规的劳务支付。

坦白讲,就是医生下去会诊很辛苦,会诊的费用都很低。这和医生的价值是不对等的。而医生集团,可以作为一家机构和一个作为医生的代言人和经纪与医院来签定协议,是公司对公司,公司的医生相当于签约的医生,类似一个兼职的员工,将所有的收入阳光化,这样对医生、对医院其实都是一件好事。

李丹:我最近几个案例就是医生通过其他的渠道知道太阳成集团tyc151cc找到我,他现在的一个苦恼,是他在帮扶一个县,他是在一个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他带团队要去到那个县里面,他要先坐火车到一个城市,再坐大巴来到县里面,非常辛苦,非常耗他的时间,周末都要下去。他就讲这种收入,你要真是合理的,对等的收入很难。现在没有这样的收费,那如果你只不合规,就是对医生来说,他也是一个苦恼。那他就很难持续下去。如果不持续了很多基层医院很难得到提升。

所以这就找到太阳成集团tyc151cc,跟这些医疗机构去谈,这样他的收入就能够养活自己了,医生集团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医生下去多点执业,需要很多繁琐手续的,其实国家放开了,但是也没有真正放开。比如说每个省你还要做备案这些手续,医生没有精力去做。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医生非常忙,所以医生集团帮他打理,作为经纪人帮他打理这个多点执业的相关手续,包括我们有聘用专职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每一个医生,他的法律产生的医疗纠纷法律问题,包括他的执业保险财务、税务的处理。这样医生集团,都能够帮助他处理,这样他所有的收入,既阳光化又有合理规划,包括税务、后期的处理都是合理合规的。医生集团在这方面,相当于是给医生提供了很好的经济服务。

主持人:医生集团其实担负的一个很重要使命,让医生工作的价格回归价值。因为在中国,确实是我们医生这个群体比较特殊,有点像律师,但是,他们其实并不是很自由,因为都是我们这个体制。这个价格和价值不对等。毕竟公立医院有他的公益性。这里就有一个刚需,这种需求目前是一个很普遍的?还是在一些发达的地区?

李丹:我觉得应该是在发达地区,或者是比较高水平的医院和医生需求更强,因为他们更有精力去做去发挥他们的价值,而且确实他们价值更大一些。在这种比如说高端的学术组织,任职的一些医生,或者说一些资深的专家。

主持人:商业化的过程中,现在还有什么样的一些限制?

李丹:其实,挑战还是很多。比如说医生多点执业这一块,就是有很明显的挑战。因为我们很多医生,从他个人的角度,他们都在体制内,体制还没有放开他所有的利益。他干什么都是还在体制内的,很多公立医院,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愿意让自己的医生,出去说多点执业。所以有很多医生就面临的问题,就是偷偷摸摸地自己干活。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李丹:另外,在中国,医生自己是没有品牌的,那老百姓,他都是认庙不认和尚。我们经常讲协和,中山,但他不知医生是谁。哪位是中山的医生。所以不像国外的医生是自己的品牌的,那当你医生没有自己的品牌的时候,他脱离医院出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那就是他要服务的老百姓认不认的问题,其实包括医院、医疗机构也一样的。从医生的角度,他们需要医生集团帮助医生做这个品牌的树立。医生集团也好,医生本身自己出来,创业也好,打造医生个人的品牌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医生是个庞大的群体,但大家耳熟能详的屈指可数。有时候甚至我们在这个行业的需要系统性梳理一下我们才知道哪些专家,更别说是患者。那医生品牌打造有什么样的一些方式方法?

李丹:医生的品牌打造我们看到,体制内最头部的专家,他会面对公众有很多媒体平台,因为网络也很发达,很多平台。包括面对公众的教育。你看像这次疫情,发生之后就是各个领域的专家都会出来,做这个公益讲座。我们也看到有很多网红医生出来。另外就是很多医生自己通过个人公众号的运营。当然,每个运营公众号的医生,后边是有团队的。通过自己面对患者的公众号的运营,患者教育内容的运营,逐渐有一些网红产生。

主持人:医院和企业等各方与医生集团合作,应该是怎么样一个参与方式?

李丹:参与方式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从政策的角度,另外一个层面从合作的角度。从政策的角度就是卫生管理部门把这个多点执业政策真正放开,不是制度放在那里了。我们董事长也是政协委员,我们前几年在医疗领域的政协委员会议,我们连续两年提案一个内容就是把医生集团作为医疗机构来看,这需要我们希望得到卫生管理部门的监管,也要有标准。这样,医生集团作为一类医疗机构,成为医生的执业地点。

李丹:比如说我们的驾照,我是一个司机,我哪儿开都是可以,但是医院的医生就不是了,就好像你有这个行医执照,你在你的北大医院、协和医院,行医执照是不是落在这儿了,你离开这儿了,你到其他的地方如果没有备案就是非法行医,那这个当然我们理解是要有个医疗机构,挂靠行医执照的这样的医疗制度,就是对于我们的医生很大的限制了。

另外,我觉得从合作的角度,其实因为医生集团,尤其是像现在有很多这种头部专家发起的,其实基本上是代表一个行业的标准最高的医疗服务水平。所以,其实监管部门的有些项目可以去跟医生集团合作,把医生集团做一个三方的机构的合作,购买三方的机构这个服务。制定一些标准、一些指南等工作,可以由医生集团来承担的。

李丹:我觉得现在企业跟医生集团的合作也一样的,但我觉得就像国外的企业和医生合作一样。你只要有免责声明,大家把这个责任免责声明讲好,我觉得都是没有什么。但你现在在国内,跟企业的合作可能还有很多的限制。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探索了很多模式,企业跟我们医生除了做学术教育,我们在医疗机构的服务上面,其实也有很多的合作。

主持人:我们的读者可能有很多医生朋友,医生集团内部,比如说这个机制,或者是分配机制也好,或者工作机制也好,你觉得就是跟在公立医院有什么最大的区别?

李丹:举个例子,我和我的集团内的医生、一些兼职医生,我要给他们KPI,而我的医生中我不知道该怎么写好,我说如果没有KPI我们怎么考核,怎么分配。他说在公立医院里没有KPI,就是按照正高副高分配,你是副主任医师带组,然后大家根据患者的收入整个科评奖这样的一个模式。我们集团对医生是有分类分层管理的,我们有带头的专家,分类是不同的,我有手术类的医生、各个亚专科的医生,也有做科研的、带教的等分类分层。还会根据每一类的医生,给他有明确的级别,比如说某一项的手术类的医生,我是分为五级的,那不同的级别,我对外合作的医疗机构,我跟人家的收费是不一样的。我们系统内部的,大家的薪酬分配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完全是根据提供的专业服务的水平来定不同的薪酬,而不是“一刀切”。

写在最后的话

更多的医生将加盟医生集团。政府、医院、企业将与医生集团多维度的合作。随着商业保险支撑优秀的医生集团,可以预见,在公立医院工作之外,医生的个人价值将得到最大化,收入阳光化。


上一篇:上海华东医院心血管专家方唯一教授3月9日“视频义诊”预约开启 仅限6个名额
下一篇:对话霍勇教授:疫情下的互联网医疗 患者、医师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