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声
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移!
2021年4月23日,第二十四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 2021)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国家卫健委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卫健委心血管疾病(冠脉介入)质控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和我们一同分享中国大陆地区PCI治疗数据,对PCI的总体趋势和未来方向进行展望。
霍勇教授指出,目前我国PCI病例数已位居世界第一,需要在技术应用、医学模式、医疗体系方面“做加法”,“做减法”,“促创新”,“建体系”。
做加法:医学模式促进技术普及应用
从我国PCI病例的组成方面,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PCI患者中STEMI/NSTEMI患者约占40%,需要对这部分患者,以及高危UA患者“做加法”。胸痛中心全国心血管救治基本网络目前已做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胸痛中心认证100%全覆盖,90%的地市州覆盖和76%的县域覆盖,形成全国心血管救治基本网络。
预计未来10年急性心梗患者数量将急剧攀升,2030年将有2260万心肌梗死患者。胸痛中心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有助于将技术和体系整合,提高效率。中国胸痛中心建设突出标准化和体系化,通过多学科整合,实现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医疗服务,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高效治疗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
研究显示,胸痛中心能够有效提升院内救治质量,改善医疗服务。国家卫健委大力支持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委托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开展胸痛中心建设管理。
做减法:有效的危险分层、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精准的PCI
霍教授指出,对于CCS、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患者,我们应该“做减法”,建立有效的危险分层、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精准的PCI。CCS强调强化药物治疗,精准PCI。ISCHEMIA研究结果显示在稳定的中度至重度冠心病患者中,如果患者接受了最佳药物治疗(OMT),介入治疗或搭桥未能使患者获取降低发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额外获益。
FFR能够对PCI狭窄和功能进行双指标评价,进行精准PCI。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FFR的应用并不理想,中国市场FFR使用率不足1%。基于造影的FFR(CaFFR)无需压力导丝,无需应用药物,基于人工智能的FFR计算方法,有望进行推广。
促创新: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领域不断创新。葛均波院士在2005年首创“主动迎客技术”,进行首例TCT逆行开通完全闭塞左主干,此外我国临床医生不断创新,开拓多种新技术、新方法。我国还自主创新了世界首个可降解聚合物涂层DES EXCEL等多种医疗器械。目前临床上仍有许多需求未被满足,医生是临床创新的源泉。
建体系: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移
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形势严峻,着眼于危险因素、进行一级预防才是应该做的。如何实现救治和预防的有效结合?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心有助于提供多学科整合的一体化医疗服务。胸痛中心-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的建立,能够实现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的“三全模式”,实现从急救到预防,从急病到慢病的延伸。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从以治疗为中心到以预防为中心,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助力“健康中国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