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tyc151cc(集团)官网-2024 European Cup

专家发声

葛均波院士: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现状和进展2018
2018-10-10 来源:太阳成集团tyc151cc 4805 987

10月8日早8点30分,第二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暨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学会议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召开拉开大幕,至此为期一周的结构性心脏病学术盛会就此启程。

5bbd907abca82.jpg

高润霖院士(线上)、葛均波院士、吴永健教授、殷伟贤教授(台湾)、林逸贤教授(香港)、苏泽宇教授(香港)、Hasan Jilaihawi(美国)、Sailbal Kar(美国)、Marvin Eng(美国)、孔祥清教授、苏晞教授、钱菊英教授、刘学波教授等专家出席本届大会

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在致辞中回忆了一年前中国结构周创办时的情形。他形象地比喻,一周时间内数十家医院进行手术演示和专题讨论,就好像一场学术的“马拉松”。第一届中国结构周的举办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也为今年结构周的举办奠定了基础。紧接着,葛均波院士发表了题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未来展望”的大会主题演讲。

葛均波院士在演讲中提到,从结构性心脏病概念的演化,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学术名词已经成为介入心脏病学领域最活跃的新兴亚专业。过去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就走在国际领先位置,在国内外发表过许多有影响力的文献。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发明,毫无疑问奠定了结构性心脏病兴起的基础。2017年ACC指南将TAVR定为Ⅱa类推荐,同年的欧洲指南则更进将其一步作为Ⅰ类推荐B级证据。葛均波院士指出,相信不久的将来TAVR一定能够获得ⅠA类的推荐,并且将适应证扩展至中低危人群。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医学家并没有落后太多。2015年的中国专家共识就创新性地提出二叶瓣(BAV)可以是TAVR的相对适应证。此外,中国自主研发的主动脉瓣膜也取得了2个上市、2个已完成临床试验的好成绩。尤其是新一代国产瓣膜的研发,把预装干瓣、可回收等技术很好地应用。在大家的努力下,预计我国已完成近2000例TAVR手术,包括浙二医院、中山医院、华西医院和阜外医院等中心都分别为TAVR的理论创新给出了中国答案。

随后,葛均波院士针对二尖瓣夹合术、我国自主研发ValveClamp术式、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修复/植入术、肺动脉瓣植入术、左心耳封堵术、经皮心室重建术、左心室折叠术等最新结构性心脏病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其中有些技术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并在临床广泛应用,也有一些技术目前仍不够成熟还需要更多临床试验证实。中国的结构性心脏病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特色和创新。最后葛均波院士倡议,以中国结构周为契机,带动结构性心脏病技术的学习和探索,共同迎接介入心脏病学第四次革命的到来!

 

987
上一篇:葛均波院士团队点评:心衰、二尖瓣反流治疗领域的重磅突破
下一篇:霍勇、丁燕生、林方才接受北京电视台采访谈心电影像远程会诊中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