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tyc151cc(集团)官网-2024 European Cup

专家发声

霍勇教授:心脏康复——补齐心血管疾病防治最后闭环
2019-10-28 来源:太阳成集团tyc151cc 3813 816

心血管病防治体系包括一级预防、急诊救治、临床治疗及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等环节。过去几十年来,通过一代代心血管人的不懈努力,我国心血管病临床治疗体系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相较之下,我国心脏康复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长期落后于国际水平,已成为心血管病防治体系的短板,阻碍了我国心血管防治综合效率的提升。如何尽快提升心脏康复在医疗诊疗的地位?建立各级单位心脏康复诊疗标准?近日,《门诊》杂志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就我国“心脏康复建设进展及规划”系列问题进行深度访谈。

《门诊》:心脏康复涵盖预防、治疗、康复等多重医学目的,近年来正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心脏病专家的高度重视。请问国家开展心脏康复中心建设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要启动心脏康复项目?

霍勇教授:《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为2.9亿,且未来十年仍处于快速增长趋势,心血管医疗费用以每年18.6%的速度增长,极大超出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心血管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病防治刻不容缓,这也是为什么我国要启动心脏康复项目的主要原因。从医学角度讲,心血管病防治包括一级预防、急诊救治、临床诊疗及二级预防等多个环节。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病持续医疗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是心血管病全程管理的必要条件,是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

我国心脏康复水平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心脏康复还没有形成标准体系,需不断努力尽快提升心脏康复在医疗诊疗的地位,建立各级单位心脏康复诊疗体系标准,规范化管理心脏康复建设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门诊》:中国的心脏康复中心建设有一定的基础,但就目前来看仍处于初始阶段,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不断总结和探索。您可否介绍一下目前心脏康复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脏康复中心建设的基础和优势有哪些?

霍勇教授:目前心脏康复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缺乏心脏康复专业学科。由于缺失心脏康复临床路径,技术标准和学科建设,基本以心血管临床医疗专业医师、护士及少部分技师从事心脏康复治疗服务,人才缺乏专业化。2. 患者对心脏康复认识不足。医师是向患者传授心脏康复知识的重要桥梁,由于心脏康复专业学科知识的匮乏,导致医师未能向患者有效传递心脏康复知识;如果患者对心脏康复认识不足,不了解心脏康复的重要性,就不会接受治疗,不利于患者心脏康复,更不利于心血管防治体系的建设。3. 政府对心脏康复投入较少。国家重视健康产业,从政府层面而言,我国对慢病的投入大,对康复的投入也很大。但就心脏康复而言,目前还没有获得医保政策的支持,这降低了心脏康复患者的康复积极性,直接导致参与心脏康复治疗的患者比例较低。

2011年以来,在政府主导下,以中国胸痛中心建设为代表的我国心血管病急救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心血管健康联盟的助力下,房颤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的相继建立,为心脏康复中心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

《门诊》:2018年12月,心血管健康联盟发布了心脏康复中心第一批134家建设单位名单,您可否谈谈目前心脏康复中心建设进展情况如何?2019年9月,浙江省心脏康复中心联盟正式启动,对其他建设单位的开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霍勇教授:成立一家心脏康复中心,至少需要中心提供半年的临床数据。目前心血管健康联盟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各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单位已进入评估阶段。今年年底前将完成134家建设单位的综合评估、认证,也会正式公布通过审核的单位名称。心血管健康联盟第一批心脏康复中心的成立,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9年9月,浙江省心脏康复中心联盟正式启动,将大大加快当地的心血管康复建设队伍的发展,提升心血管疾病康复治疗的整体意识和水平,打破传统心血管复健观念,开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血管康复新路径。我们希望心脏康复能得到更多医院的重视,共同建立心脏预防康复标准化体系。

《门诊》:心脏康复中心建设的广泛开展是中国心血管健康事业发展的新起点,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请问心脏康复中心建设落地有哪些具体改进措施?您对我国心脏康复中心建设的未来有何展望?

霍勇教授:心脏康复中心建设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 立足心内科建设;2. 立足体系建设;3. 硬件从“软”,软件从“硬”。心脏康复工作不仅需要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重视,社会力量以及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也是影响心脏康复发展的第三方因素。目前很多医院为了建设康复中心而建设,在硬件上投入大量财力购置康复设备,配置康复诊室,但在康复专业医师水平方面,却跟不上,导致很多中心出现“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因此我认为硬件从“软”,软件从“硬”这点很重要。因为心脏康复的发展重在人才培养,康复人才是心脏康复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心血管康复专业人员将成为决定未来心脏康复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同时,中国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的建设,一方面提高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管理模式、机制的创新,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心脏预防康复道路。

最后,希望我国心脏康复事业在由政府支持、专业支持、行业参与的心脏康复体系建设下,从专业技术水平、专业人才队伍、康复服务能力、医疗支付方式等各个方面开展工作,实现科学搭建我国心脏康复医疗体系、高效提升我国心脏康复行业整体能力、推动我国心血管病防治体系的完善闭环的目的,促进我国心血管事件下降拐点早日到来。(来源:门诊杂志)


816
上一篇:葛均波院士:更薄的支架,更好的涂层,更佳的预后
下一篇:霍勇教授:造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做冠脉介入治疗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