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声
众所周知,传统的心血管风险评估都是基于心血管危险因素,比如高龄、性别、肥胖、不运动、三高等。然而,近年来发现,很多器官损害与基因组学分析获得的基因风险评分均可以显著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那么,在传统心血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到底是先天的基因评分还是后天的器官损害决定了一个个体未来的心血管风险呢?近期,JAMA杂志发表了一篇基于美国和荷兰人群进行的基因风险评分与冠脉钙化积分的头对头比较,探讨了这一有趣的话题。 研究者纳入了来自美国6个中心1991名参与者的多种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MESA) 研究和来自荷兰1217名参与者的鹿特丹研究 (RS),两项研究均是基于人群的观察性研究,涉及45岁至79岁的欧洲血统且基线时无临床诊断的冠心病的参与者。研究者利用传统风险因素用于计算冠心病风险(合并队列方程 [PCE])、基于冠脉CTA检查的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和经过验证的多基因心血管风险评分。研究的主要终点设置为预测冠心病事件的模型净重新分类改进(NRI,在建议的风险阈值7.5%)。 研究结果显示:MESA研究的中位年龄为61岁,RS研究为67岁,对数冠状动脉钙+1和多基因风险评分均与10年冠心病事件风险显著相关(每SD的HR为2.60;95% CI,2.08-3.26和1.43;95% CI,1.20-1.71)。冠状动脉钙化评分的C统计量为 0.76(95% CI,0.71-0.79),多基因风险评分为0.69(95% CI,0.63-0.71)。当两者都添加到传统心血管评估模型PCE时,C统计量的变化对于冠脉钙化评分为0.09(95% CI,0.06-0.13),对于多基因风险评分为0.02(95% CI,0.00-0.04),对于两者均放入为0.10(95% CI,0.07-0.14)。当增加冠脉钙化评分时总体分类净重新分类NRI显著改善(0.19;95% CI,0.06-0.28),但增加多基因风险评分时则NRI不显著(0.04;95% CI,-0.05 至 0.10)。按中位年龄分层的亚组分析显示出相似的结果。在RS研究的10年风险和MESA研究的16年长期随访中均观察到类似的发现。
“ 毅讯点评 ”
本研究通过两个著名人群队列研究(MESA和Rotterdam研究)的长期随访分析,比较了基于冠脉CTA的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和经过验证的多基因心血管风险评分对已有的传统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的影响。结果发现:后天的冠脉钙化积分要显著优于先天的多基因风险评分来预测未来的心血管风险。那也就是说,虽然一个个体先天的基因使其容易发生冠心病,但由于后天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大大减低其冠心病发生的概率。而反之,如果一个个体拥有良好的不容易发生冠心病的基因,但由于其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可能会显著增加其冠心病的风险。正所谓,先天基因如此,有可为,自己选择不健康的生活,则危害更重!然而,正如笔者经常说的:让你感到快乐的大多数是不健康的。那么,既然现实的诱惑如此之大,让我们很难保持在健康生活方式层面的坚守,那么下一个堤坝——早期器官损害层面,可能是我们医生和患者可以一起抵御的,不让人们进入心血管疾病的汪洋大海中。 参考文献: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article-abstract/2805138?resultClick=3
作者简介 张毅,FACC,FESC,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研究员、副教授、博导;CCI执行委员;中太阳成集团tyc151cc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委;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校审:Susan 刘 ┆责编:胡欣妍┆来源: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